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
瓮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随之应运而生,全局共17个编制。下设综合科、业务科两个内设科室;下属两个事业单位,分别为瓮安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瓮安县烈士陵园服务所(正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退役军人以结对帮扶为抓手,坚持创业就业做示范,实施文化、科技、医疗、产业等帮扶措施,大力支援地方脱贫攻坚,身先士卒冲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当起了带领父老乡亲奋力脱贫致富的“排头兵”。
“江山代有才人出”,瓮安涌现出一批“双带”典型,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比比皆是。瓮水街道退伍老兵秦光祥创办了瓮安县城北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国通出租车有限公司;天文镇退伍老兵郭尧忠创办了御蜂园蜂业有限公司;猴场镇退伍老兵代军、江永军、赵文灿联合创办了蟠桃园黄桃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成立了瓮安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猴场镇退伍老兵樊佑宏成立猴场古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并在县工业园区成立了复退军人创业园。他们带头自学苦干,闯市场、抓营销,他们根据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八要素”抓农村产业革命,他们把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带回家乡,以朴素的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人人有出息,用艰苦创业、拼搏与担当回馈故乡,在瓮安脱贫摘帽、精彩出列中积极贡献力量。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脱贫攻坚刚结束,乡村振兴又出发。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方案》。乡村振兴风风火火显神州,瓮安退役军人在新征程中又有新表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再现军人风貌、再展军人雄姿。
“兵”有所长
现任建中镇白沙村党总支书记的万明,退役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任职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抓好一个班子,建好一支队伍,团结一方人才,造福一方百姓”为指导思想,团结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1987年5月出生的万明2007年应征入伍到武警广西总队贵港市支队,2015年12月光荣退役,服役期间曾荣获集体三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1次、优秀士官2次、优秀士兵2次,武警广西总队国防服役铜质奖章。
“雁寻旧地,人归故乡。”退役后,痴心不改,优秀依旧。万明除了是建中镇白沙村党总支书记,还是建中镇第六届人大代表、瓮安县第十九届党代表。
“兵”有所业
老兵修理厂对于瓮安人来说几乎是人所尽知,固然是因为大家的兵人情节,但更多的是对于创建者“老兵”秦光祥的由衷佩服和敬仰。
“老兵”秦光祥早在1988年,成立了瓮安县城北汽车保养厂。2010年12月,注册为瓮安县城北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向国家纳税20余万。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汽车租赁、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信息化咨询。修理厂以质量求发展,以诚信求生存。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做好业务经营的同时,与瓮安职校等进行合作,每年为瓮安培训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约120人,解决就业40余人。
老兵修理厂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现有职工35人含退休军人10人。因工作成绩显著,近几年,在各项检查评比中,多次受到省、州、县运管部门的表彰,多次获奖。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受省交通厅授予“省级文明维修企业”称号,2014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运输维修企业”。
除了老兵修理厂,“老兵”秦光祥还经营着国通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出租车71辆,为136名司机(其中退役军人2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感,春晖使者秦光祥在无私的奉献着:
2008年512汶川地震捐款2000元。
2008年6.28为瓮安维稳驻军部队、公安干警慰问生活用品资金4000元。
2011年2012年2013年为文峰社区捐赠办公用品计6000元。
2013年在瓮安县“春晖行、中国梦”春节联欢会暨乡友反哺瓮安捐赠仪式上,为瓮安县春晖行动事业捐赠3万元。
2013年为支持瓮安中学歌舞大赛的开展捐赠3000元。
2014年为雍阳办事处社区会议室免费安装空调资金13600元。
2014年为雍阳办事处文峰小区免费费修补公路资金2000元。
2014年为天文镇大塘小学的留守儿童送去学习及体育用品,并捐赠2万元。
2015年6月5日为瓮安县城关三小捐赠留守儿童资金2000元。
2013年至今定期在瓮安县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每年为老人和孩子们送去了礼品及物资价值约3000元。
“兵”有所为
瓮安胜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瓮安县人力资源市场官方唯一合作机构,已固定形成于每月15日在群众工作中心一楼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招聘岗位资讯、为企业招聘和求职者免费提供咨询服务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每年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以及退役军人等系列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每月派遣员工近千人,解决就业上万人次。
而这家为瓮安就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司,其后台老板黄胜就是一个“兵”哥哥。他18岁参军入伍,先后在部队担任过班长、士官、电台台长等职务,退伍后,怀着一颗依依不舍的心辞别了部队,毅然回到家乡,之后一直在瓮安救援队任职,继续奔赴于救援一线。2014年,脱贫攻坚“战役”开始在大江南北打响,当看到家乡部分企业员工下岗待业,大学生就业晕头转向,贫困户就业困难重重,和自己一样在部队奉献了几年、十几年青春和热血的战友就业之路举步维艰,黄胜心中百感交集,慢慢萌发了创业的想法,结合市场需求,黄胜打算建立一个既能为政府分忧,也能为家乡的广大企业和群众搭建一个良好便捷的就业交流平台。于是,瓮安胜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和瓮安县胜林职业培训学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公司成立前期,家人的担忧、资金的短缺、员工人手不足、市场定位模糊等等难题接踵而至,但对于黄胜而言,长期的部队生活造就了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毅力,在认真思考和充分的汲取经验后,黄胜组织公司全体员工深入乡镇,积极开展就业宣传、就业指导,到各个用人单位进行了解登记,针对乡镇信息不畅、就业困难的特点,组织相关人员、企业对县内13个乡镇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并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及岗位进行分类整理入库,并及时通过宣传单、宣传海报、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电视台、宣传车等宣传手段及时发布用工信息。
瓮安县胜林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以来,深度结合瓮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用工需求和帮助劳动力就近就业为目标,持续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将劳动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源,有效推动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户、企业在岗职工等人群的职业技能掊训与就业相结合,带动地方就业,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帮助培训学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训电工、育婴、养老护理等各类技能型人才7000余人。
除了主动担当社会使命,黄胜也长期奋斗在公益事业一线,疫情爆发期间,黄胜捐款捐物,亲自留守抗疫防疫一线,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员工到各个养老院、孤儿院开展敬老爱幼献爱心活动,也为乡村捐赠水泥沙石,给当地群众出行提供便利。作为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黄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嘱托,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发扬党员和革命军人优秀品质,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在创业创新大潮中积极参与、诚信经营;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平凡的创业过程中,黄胜用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向社会充分展示着一名双拥工作者的风采。
今天的他,正朝着把瓮安人力资源市场打造成一流的区域性人力资源示范点而努力,把瓮安县胜林职业培训学校打造成人人皆知、人人都能学有所成、学成之后能够有所“业”的人才孵化基地。
“兵”有所成:老兵蟠桃园
代军退伍后,接管了父亲的120亩桃园。五年间,刻苦专研桃树管理技术,精细桃园管理方法。2014年,代军作为法人,与他的两位退役战友赵文灿、江永军合股在大金星村成立了瓮安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俗称“老兵蟠桃园”,共同开发营建设了1500亩桃园基地。建成黄桃种植基地600亩,苹果桃基地500亩,青脆李400亩。
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1月被评定为县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农民创业接力棒计划”;2018年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9年3月,大金星村千亩桃园被瓮安县政府确立为“精品水果示范园”,被评为“瓮安县退役军人黄桃种植基地”。
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2000多亩桃树,总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合作社还帮助周边群众销售鲜桃1600吨,带动农户增收入200多万元,盈余返还130万元,帮助3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老兵蟠桃园,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已成为“产品特色鲜明、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精品农业产业,是瓮安特色农业产业最响亮的名片,声名远播。
“兵”有所乐:老兵空竹队
在瓮安河畔总是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技艺超群,用生命传承着“空竹”技艺。
他们就是雍阳街道办事处老兵空竹队,当时创建的时候只有5个人。如今,空竹队有35人,其中老兵4人,军嫂18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兵”空竹队。
说起“老兵”空竹队的老兵们,也是大有来历。刘科才,原89201部队班长,受嘉奖三次。汪明贵,原7655部队,受嘉奖二次,承担任过战斗小组长。倪安华,原35603部队,回来后在道班从业。老兵田绍江从“老兵”空竹队成立至今,星月相伴,晨练不止,技艺精湛。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每一位老人能否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有所安,逐渐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老兵”空竹队的老兵们“兵”有所乐,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有所乐”,用生命传承着“空竹”这一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