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民贴心人、国家掌舵人”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三个作用”的要求,定位很准、站位很高。我们要时刻牢记其殷殷嘱托,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切实发挥巴渝优势,更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之大局。
就我们基层而言,关键要运用好“全局与一域互动”理念,在“全局”指导下切实优质高效做好“一域”工作,进而通过“一域”的发展进步与特定作用的发挥,更好服务贡献于“全局”的发展进步,达到两者互促共进。
建好重庆南天湖旅游景区,就能从激活“一山”、联动“两江”(长江与乌江)、构建“一线”(长江三峡旅游——成渝双城旅游热线)方面,发挥“一业兴百业旺”作用,带动和促进重庆在国家全局中“三个作用”的发挥,推动和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做大做精做强。
是的,发展旅游业是作为长江上游的我们服务全局的绝好方式。我们要发挥生态优势,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们丰都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成渝长远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我们要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努力使丰都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这对我们丰都维护重庆大局、“双城”大局、全国大局,都是我们作为“一域”应做之事。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重庆、“双城”旅游发展大局。长江三峡一线无疑是其“黄金旅游线”,但当下因三峡腹地一系列机场的建成、在建和待建,这条黄金旅游线势有被分割成点、进而碎片化的危机,通俗讲就是这条线的上中段会被甩掉,游客直接到他们自认为值得一看的地方去了,“黄金线”将不成其为“线”了。为此,提升上中段的旅游“含金量”当倍加关键。建好重庆南天湖旅游景区,理当具备这一效用。
有助于激活“一山”。长江三峡游若能与武陵山旅游联成一体,那这一“线”上中段的旅游含金量自然大为提升。南天湖景区的建成,首先是能形成“大仙女山”格局;其次是通过龙河湿地公园、龙河流域一线、当年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进军路线,与石柱大风堡、黄水等景区构成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产品;其三是通过当年的乌江盐马古道(彭水、丰都都督、南天湖)往乌江腹地和武陵山深处纵向延伸。如此一来,武陵山旅游自然得以激活,并参与长江三峡旅游“大合唱”,有效免却黄金旅游从碎片化到溃不成军。
有助于联动“两江”。在重庆、成渝“双城”旅游“大盘子”中,乌江画廊既是长江三峡旅游的瑰宝,同时还有其独立成篇的独特价值。随着南天湖旅游景区的建成,大仙女山旅游概念横空出世,旅游景区优势互补、游客互供,必将形成两江联动互促趋势。三峡旅游在涪陵、丰都这一段,就有了丰都鬼城、涪陵白鹤梁、涪陵武陵山裂谷(大木林场)、武隆仙女山、武隆天生三桥、丰都南天湖、丰都雪玉洞雪玉山等。这一段的旅游含金量自然今非昔比。
有助于构建巴渝、“双城”旅游环线。随着大仙山概念的形成,在重庆从“一小时经济区”向渝东北、渝东南辐射这一段,便会形成两条陆上旅游环线:一是“重庆主城、綦江、万盛、南川、武隆、丰都、涪陵、长寿、主城”这一条大环线,一是“涪陵、武隆、丰都、涪陵”这一条小环线,进而打造成渝“双城”旅游热线。
在全局指导下开发建设好南天湖旅游景区,个人认为重在发掘运用好十个方面的文化因子:
一是革命文化。当年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转战丰都南岸,南天湖一带是红军的重要根据地。红军在厢坝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传达省委重要指示精神并研究确定下一步行动方针,进而在黄沙坝成功收编“神兵”,壮大革命声势进而向栗子寨挺进,向太平坝一带进发,扩大革命战果。可通过保存遗址(南天湖镇三抚村3组花家院子为红军游击队改编神兵旧址,仙女湖镇厢坝村一组原场镇桓侯宫庙为二路红军游击队重要军事会议旧址),讲述表演相关剧情等予已展示。
二是历史文化。当年乌江盐马古道自彭水出都督经山路到达南天湖一带,经陆路或通乌江入长江。可与联通石(柱)武(隆)彭(水)的“背脚子文化”一并开发。俗语“一望路”、“平路倒好走,但又没有好长一段”、“新媳妇,你莫哭,隔个弯弯就是你妈屋”、“巴山豆,叶叶儿长,爬岩爬坎去看娘,娘又远,路又长,抱着田坎哭一场”、“养儿不用教,丰都南岸走一遭”等说法,都表现了当年丰都南部行路之艰。
三是民间文化。南天湖一带山地情歌小调原生态文化蕴藏非常丰厚。范明吉老先生收集有部分“南天湖情歌”,已汇集出版。如“妹妹住在滴水岩,天晴落雨哥莫来,来时脚印有人点,去时脚印有人猜,没事说成有事来”、“清早起来把门打开,一股凉风吹进来,这股凉风是个怪,把奴吹得不自在”、“包谷叶子包谷须,包谷杆杆甜蜜蜜。大红公鸡好做种,十八妹子好为夫妻,可惜还在妈屋的”等。
四是地理文化。这一带有由龙河水域经黄沙、竹子、厢坝到南天湖景区的“三坝连成三天梯,枳江龙河通天湖”之地貌文化。这一带地形地貌与名山一线构成“湖在丰都最高峰,名山双桂倒映江水中”的奇观。雪玉山、雪玉洞亦可编就“雪玉山雪融化流经雪玉洞,雪玉女乘神龙进入江海中”的故事。这一带有的是话说,全然不差话说。
五是军事文化。可与附近的栗子寨联成一块发掘用好军事文化。自上世纪初以来这一带就多次用兵布阵,早期的民众暴动(如丰都南岸神兵)、二路红军游击队、建国初期大规模剿匪等。特别是特殊时期著名“派性头子”之一的赵xx,就是于厢坝场口被捉,一时传说纷起,震东川东。
六是狐仙文化。古往今来密林深处传说多多,说狐道鬼的狐仙文化有七仙女传说,有屈原笔下的“山鬼”和蒲松龄笔下的“晏宁”等传说,也可在自我发掘基础上以“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可增山林幽秘氛围,增强景区感召力、招徕力。
七是茶山文化。中国文化中茶经茶道林林总总,有讲不完的道道,念不完的“经语”,更有唱不尽的“茶山姑娘”、采茶歌。南天湖既有茶山,亦有草场,还有水泊雪原。这些文化因子如能与“茶马古道、盐马古道”的传说、歌曲、舞蹈联成一块,可强强联手,在文化渲染、文化营建上可谓“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何愁不能有效招徕游客?何愁不能有效打造旅游目的地?让游客既来之,则安之。
八是建筑文化。这一带还有土家吊脚楼和岩居、树桥风情游,可一并开发用好。若能有效启用这一带具有传统民俗风格的建筑文化,那么,俗常的房地产开发将产生“革命性”改革,将面貌一新,将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景区无物不是旅游产品,景区无物不能发挥旅游招徕效应。
九是济困文化。发掘用好古往今来山地扶贫济困。注意宣传展示当今扶贫攻坚成果。其实整个景区建设亦是扶贫攻坚的成果,更是山民巩固脱贫成果,阔步奔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理当好好展示。
十是休闲文化。发掘做大做优做强“做数日(月)山民,享数日(月)消停”山地休闲文化。
上述种种,作为对外营销的话题和景区开发的大思路,无疑都具有正面意义。附带说一点:丰都还可与忠县、石柱联手打造“公(正)忠(诚)勇(敢)文化圈”,让丰都的“公”(鬼城文化扬善惩恶)、忠县的“忠”(巴蔓子的忠诚守信)、石柱的勇(秦良玉忠勇奉国事君)强强联手,更好地发挥库区腹地这“一域”服务奉献三峡旅游、成渝双城旅游热线之“全局”有益作用。